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探索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培养提高幼儿园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自主创新意识,由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简称中国逻大)、教育部“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北京创新研究所联袂主办的第四届“素质教育与逻辑思维——智育重在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论坛于12月14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得到了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学前教育工作者联谊会、河北省青少年素质研究会以及新华网幼教频道的支持。
2010年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首届“素质教育与逻辑思维”论坛的纪要上作出重要批示——“我赞同逻辑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予以重视”。至今,“素质教育与逻辑思维”主题论坛已历三届,每一届论坛均收获良好的社会反响。2012年度举行的第三届论坛,以“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核心主题,诸多专家共同归纳总结中学逻辑思维训练课程体系设计经验,并肩展望未来中学逻辑思维训练改革进程,更是在学界形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届论坛将延续推动逻辑思维在社会普及的特点,以“智育重在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为核心主题,沿承广视野、深研学的论坛基调,秉承前瞻性与学术性的论坛理念,将逻辑思维训练前沿迁移到兼具启蒙性与奠基性的幼儿教育领域,重在探讨提升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旨在探寻幼儿逻辑思维训练的主要途径与有效方法。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原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祝士媛;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英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廖丽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学前教育工作者联谊会副会长、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副董事长、北京联合大学教授汪馥郁应邀做专题报告,多位优秀幼儿园园长亦于本届论坛做交流发言。
祝士媛教授由语言与思维过程的关系入手,条分缕析,阐发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与逻辑思维的内在关联,主张在语言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且在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幼儿的语言运用水平。陈英和教授则以大量实证案例,着重从幼儿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和幼儿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两个角度,对萌芽阶段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国外的资料和本人的研究成果,对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廖丽英教授通过对幼儿的数学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的分析,强调幼儿的逻辑思维培养必须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外部的专业化训练,永远不应该危及教育的根本目的。据此,她从“能力”和“技能”两个角度,对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综合特征,全方位结合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力求建立科学有效的逻辑思维培养体系。
汪馥郁教授针对本届论坛的主题做了发言。他根据幼儿的特点指出,在幼儿教育中应该把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同时要特别强调对幼儿的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他明确指出,让幼儿多认一点字,学习数数和计算,学点科学知识,虽然是必要的,但这决不是幼儿教育中智育的重点任务。幼儿的智育重在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他首先通过例举国内外的一些事例,指出时代在呼唤人们重视逻辑思维。然后,他从知识的爆炸性增长、知识的快速更新、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运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以及人的思维能力发展关键期等多个方面,对幼儿教育中的智育重在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这一论点进行了详细论证。他认为,这是幼儿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他对如何实施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五方面建议:1、把对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在健康、语言、科学、社会和艺术五方面教育教学活动中;2、要设计出让幼儿感到兴趣的游戏和其它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3、要研发出合适的学具和教具,使幼儿在反复的操作中得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4、和幼儿的家长结合起来,共同实施对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5、最重要的,是幼儿教师必须一方面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另方面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本届论坛对申请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的子课题,并顺利通过评审的所有参会园(所)举行授牌仪式。北京地区的参会园(所)可申请加入北京市市教委教育教学改革——《北京农村幼师“幼儿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培训项目》的调查研究与实践活动。
在幼儿阶段开展逻辑思维训练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届论坛集聚教育界、逻辑学界的专家、学者和幼儿教育工作者,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并肩携手将逻辑知识融于幼儿教学实践的探索过程,对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Ο一四年四月二十日
地址:中国·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圣陶南路88号 | 邮政编码:850007
校办公室:0891-6823591 招生就业办公室:0891-682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