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藏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2010年11月23日在“首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论坛”做题为《2010年中国藏学研究评述》的主旨发言。指出,藏学研究应重点关注“深入研究藏族历史,挖掘藏文化内涵,促进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等4领域。
一,围绕在西藏和4省藏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研究藏族历史,挖掘藏文化内涵,促进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二,围绕西藏和4省藏区的发展与稳定问题,加强对跨越式发展、西藏经济产业结构布局、西藏现代化过程中有序政治参与和制度构建、藏族社会结构、新农村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国外所谓“援藏组织”和境外藏人等问题的研究。
三,围绕学科基础建设,加强对濒临失传的藏文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与研究。
四,围绕广泛推介中国藏学成果,加强对重要学术成果的外文翻译。
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西藏大学等数十家学术机构近百位藏学专家学者参与此次论坛,回顾2010年藏学成果并展望下一年度藏学研究,将就社会经济研究、当代政治研究、历史研究、宗教研究和藏医药研究等主题进行分组研讨。
关于中国藏学研究深化的方向
出席“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2011年3月1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传统文化整理、为西藏及4省藏区发展服务、与海外藏学界交流合作以及对主要西方国家涉藏政策研究等方面,中国藏学研究领域正不断深化、扩展。
藏学研究深化的第一个方面,是藏学工作者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发掘、抢救、整理成果初步展现。尤其对非物质文化领域里得到抢救的民俗习惯、民间文化遗产,已融入到近年许多藏族原生态艺术表演中。规模宏大的藏文《大藏经》对勘工程历经中国多个“五年规划”,现已完成;更多有关藏传佛教、藏族历史典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即将启动。拉巴平措说,中国各文种文献中,藏文文献的数量仅次于汉文文献,需要进行系统、全面的抢救整理,历代藏族专家学者、藏传佛教高僧大德留下来的大量典籍,还有藏文档案、藏文碑文铭刻,都将列入今后的文化工程加以整理、出版。
第二个方面,中国藏学为西藏及4省藏区现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发挥的作用,也比过去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拉巴平措表示,研究中心多年关注西藏及4省藏区农牧民民生问题,跟踪研究安居工程问题是该中心社会经济所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此外,还涉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问题,双语教学的开展问题,以及在藏族现代生活中,如何引导人们的消费趋向,让改革开放中得到的实惠进一步用来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以中心社会经济所关于西藏农牧区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研究为例,拉巴平措指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当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对农牧民的就业加以引导,提供资讯服务;藏学研究者就要研究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他说,农牧民进入城市主要是希望提高生活水平,相关研究就是要把他们与城市的衔接服务做好。
进一步直接研究农牧民如何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也是目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一个重点课题。拉巴平措说,西藏农牧民整个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增收的渠道、方式仍有局限;我们正在研究,怎么能够帮助他们通过多种经营、多种生产方式增加收入。
第三个方面,近年来中国藏学界与国外藏学界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注重与西方社会沟通西藏的真实情况,并开展了国外藏学状况及主要西方国家涉藏政策研究工作。拉巴平措说,由于国外各方面对于西藏许多情况不了解,甚至是误解或曲解,相关国家涉藏政策的变动有时还影响两国关系、两国人民的感情。“加强学术交流、介绍真实的西藏,是藏研中心一个重要任务。”拉巴平措说,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和交流能促进中外人民之间友谊,让各国人民对西藏历史和现实、对于中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制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Ο一一年四月十一日
地址:中国·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圣陶南路88号 | 邮政编码:850007
校办公室:0891-6823591 招生就业办公室:0891-682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