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基础教育研究所 >> 学术动态
社会转型期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2013年第一期科研信息)

党的十八大提出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也提出了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关系方面提出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推动中国民族关系理论的发展,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丽江文化研究会、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代民族问题与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基地和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于2013129日至21日在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宾馆共同主办召开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关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社会转型期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

参会人员有国家民委、云南省民委、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民族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等等20多个民族工作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负责人、专家学者等60多位。

社会转型期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以大会发言和自由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共分三场。

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正厅级巡视员木桢、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红杰、国家民委政法司原司长毛公宁分别做了大会主旨发言。木桢巡视员主要介绍了云南省的民族和民族关系现状及民族工作情况,介绍了云南省准备建成民族理论研究的示范基地的规划。李红杰副主任提出一是要有世界眼光,要从及宪法精神来谈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必须遵循宪法原则;二是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不仅要从中国历史研究中总结自己,也要用世界的眼光来总结自己。三是理论争论,应以基本的平台——宪法为基础,学术研究必须遵行宪法精神,必须遵行民族区域自治为架构的民族政策构架。毛公宁研究员提出转型期的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并按照地区划分了民族关系的三种表现类型:第一,新疆和西藏类型。第二种类型,多民族省和其他自治地区等基本属于一个类型。第三种类型是散杂居地区类型。并针对这种划分,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妥善处理民族问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赵杰教授主要从回汉关系中深刻地解读回族精神文化,提出回族的四个民族精神——月光精神、学习精神、商德精神、信仰精神,从而谈到民族间交往交流要深入,当民族间相互深入了解时就能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

胡岩教授谈到民族关系是当代中国重要的社会关系,民族关系问题是民族问题的重要内容,民族政策对于调整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应该全面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关系,并提出了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的新变化以及影响当代中国民族关系的若干因素。同时要区分少数分裂势力和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民族意识。

贾东海教授根据甘肃省民族地区的实际调研情况,主要谈到了社会转型期甘南藏族自治州藏回民族关系、祝藏族自治县的藏汉民族关系、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的哈汉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原因等,并提出注民族关系的重社会调查,不仅要调查研究民族关系和谐方面,更要研究民族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朴今海教授对社会转型期延边的民族关系进行分析,从自然因素、文化因素、历史因素、政策因素、人口因素、干部因素、国际因素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延边州民族关系,并对发展和完善转型期延边的民族关系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

熊坤新教授从两种民族主义角度出发,提到大汉族主义的表现形式、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以国际的视野谈到民族主义发展趋势的危险性等,并对第二代民族政策说等观点进行批驳。

郑信哲研究员概述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少数民族人口迅速增多过程,分析了新时期城市民族关系动态及城市民族工作的软肋,并探讨了城市民族关系发展趋势及促进城市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严庆教授提出,通过调查研究把民族关系理论的表述与现实的结合在一起。并提出了民族关系研究的两个视角,第一,民族和民族之间的群体关系越来越转化为涉及民族因素的社会关系;第二,各民族的接触在社会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凸显性。提出了要用全球的大视野和大中国的视野来研究民族关系,并以西北走廊部分区域城乡互动为例谈到区域性的民族关系。

张艾力教授谈到了教育公平缺失问题,提出这种缺失限制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制约着少数民族个体成员自我发展、参与竞争能力的提升,并对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杨虎德教授主要从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问题,是各民族争取生存与发展的权利问题,并以此为视角分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的民族关系影响因素,具体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民族干部因素等谈到青海藏区民族关系。

任新民教授提出,民族关系研究要充分考虑民族性与区域性的关系,例如,运用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的概念;要考虑民族特性与特性民族的关系,例如,少数民族干部的任用与选拔等;要考虑民族干部的民族性与民族干部的特殊性,例如,民族干部的特殊选拔与培养等。

魏国红副教授从社群主义的观点出发,论述一个过于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平等的大社会,将会弱化彼此信任、相互依赖、共同合作所需要的社会联系,对现代化的回应将造成社会资本耗散,从而威胁到整体的社会和谐,对这种个人自由与平等做出了带有社群主义色彩的回应,提出民族群体内部的和谐是构成国家和谐的基础。

总之,社会转型期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通过大会发言和自由讨论,与会者探讨了民族关系理论的一些重要方面,比如,民族关系本质特征与民族关系现实状态、目标的关系;民族关系发展中的民族心理承受力问题;城市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民族关系的分层类型;从宪法的角度研究民族政策民族关系问题;以世界眼光、大中国视野看待中国的民族关系问题;重视民族关系理论的梳理和进一步深入研究,进一步系统澄清民族关系理论领域的干扰性观点;重视当前我国各地民族关系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等。研讨会理论探讨深入,学术气氛活跃,达到预期目标。研讨会后与会人员到宁蒗彝族自治县考察民族关系现状两天。
 

Ο一三年三月二十日

上一篇:区党委宣传部理论处社科项目规划办领导来我校讲座(2012年第八期科研信息)
下一篇:“新形势 新发展 新幼教”——“2013年度学前教育发展高峰论坛” (2013年第二期科研信息)
版权所有©拉萨师范学院
地址:中国·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圣陶南路88号  |  邮政编码:850007
校办公室:0891-6823591 招生就业办公室:0891-682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