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基础教育研究所 >> 学术动态
自然科学论文写作规范(2010年第二期科研信息)

题名

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署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地脚或文末,简讯等短文的作者可标注于文末。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大学物理学系)、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建议在作者单位项后面或篇首页地脚标注第一作者的年龄、性别、职称等信息。

摘要

论文都应有摘要(3000字以下的文章可以略去)。摘要的编写应符合GB 6447—86的规定。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以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中文摘要的篇幅:报道性的以300字左右,指示性的以100字左右,报道指示性的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中的中国人名和地名应采用《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的有关规定:人名姓前名后分写,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名字中间不加连字符;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分写,每分写部分的首字母大写。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文章标注38个。关键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产品及重要数据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正文

论文的正文部分系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应按GB 7713—87的规定格式编写。

一、层次标题

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即词(或词组)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2.1”“ 3.1.2”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各层次标题要醒目,其字体与非标题要有区别。

二、图

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要精心设计和绘制,要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中文字与符号均应植字,缩尺后字的大小以处于6号至新5号之间为宜。

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顶左底右。坐标图右侧的纵坐标标目的标注方法同左侧。

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表格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图若卧排,应顶左底右,即双页图顶向切口,单页图顶向订口。图在文中的布局要合理,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图旁空白较大时,可串排文字。插页图版可另编页码,且须在图版上方标识文章的题名和所在页码。图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如仅有1个图,图序可定名为1”)和简明的图题。图序和图题间空1个字距,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

三、表

表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表应精心设计,为使表的结构简洁,建议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项目栏中各栏标注应齐全。若所有栏的单位相同,应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二字。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插图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表中内容相同的相邻栏或上下栏,应重复示出或以通栏表示,不能用同左同上等字样代替。

表一般随文排,先见相应文字后见表。表旁空白较大时,可串排文字。表若卧排,应顶左底右,即双页表顶向切口,单页表顶向订口。表若跨页,一般排为双页跨单页。需要转页排的表,应在续表上方居中注明续表,续表的表头应重复排出。表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如仅有1个表,表序可定名为1”)和简明的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排于表的上方。

四、数学式和反应式

文章中重要的或后文要重新提及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行起排,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序号加圆括号,右顶格排。数学式需断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最好在紧靠其中符号 = ,+ ,- ,± × · ,/等后断开,而在下一行开头不应重复这一符号。反应式需断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最好在紧靠其中符号,= , ,+ 后断开,而在下一行开头不应重复这一符号。式中的反应条件应用比正文小1号的字符标注于反应关系符号的上下方。化学实验式、分子式、离子式、电子式、反应式、结构式和数学式等的编排,应遵守有关规定;结构式中键的符号与数学符号应严格区别,如单键“—”与减号,双键“═”与等号等不应混淆。

五、量和单位

应严格执行GB 31003102—93规定的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

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例外)。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在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无例外地用正体。单位符号与数值间要留适当间隙。

不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如加缩写点、角标、复数形式,或在组合单位符号中插入化学元素符号等说明性记号,等等。在插图和表格中用特定单位表示量的数值时, 应当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 ,如l∕m mkg c B(mol·dm—3 )

指数 、对数和三角函数中的变量等,都是数 、数值或量纲一的量的组合,如expWkT),lgpkPa),sinωt

不能把ppmpphmppbpptrpm等缩写字作单位使用。

词头不得独立使用,也不能重叠使用。如μm,不用μpF,不用μμF

组合单位的分母中一般不加词头,一般也不在分子分母同时加词头。如kJmol不写成JmmolMVm不写成kVmm

六、数字用法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日期和时刻的表示。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7年不能写成97年。日期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1993-02-181993 02 1819930218。日的时刻表示采用GBT 7408—94的规定写法,如15938.5秒写成150938.5150938.5

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规则。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拆开转行。对于计量和计数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若超过4位数(含4位),应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出适当间隙,不用千分撇。阿拉伯数字不能与除万、亿和SI词头中文名称以外的数词连用。如1 800 000可写成180万;142 500可写成14.25万,不能写成1425百;5 000元不能写为5千元。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用以定位的“0”。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1.5001.7502.000”不能写成“1.5 1.75 2”

参数与偏差范围的表示。数值范围:五至十可写为5103×10 3 8×10 3,不能写成38×10 3。百分数范围:20%~30%不能写成2030%。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1.53.6 mA不必写成1.5 mA3.6 mA。偏差范围:(25±1不写成25±1;(85±2)%不写成85±2%。

附带尺寸单位的量值相乘写为50 cm×80 cm×100 cm,不能写成50×80×100 cm50×80×100 cm3

汉字数字的使用。数字作为语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等必须用汉字书写,如二倍体、一元二次方程、四氧化三铁、十二指肠、十字接头、九五计划等。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间不加点号,如七八公里、五十二三岁等。非公历的历史纪年和日期要用汉字数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1860112日)、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八月十五中秋节等。

七、外文字母的编排规则

应特别注意外文字母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和上下角标的表示。

外文正体的常用场合。计量单位和SI词头符号。数学式中的运算符号和缩写号,如微分号d,偏微分号,有限增量符号Δ,变分号δ,极限lim,行列式det,最大值max等。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符号:圆周率π,自然对数的底e ,虚数单位i(电工中常用j)。量符号中为区别其他量而加的具有特定含义的非量符号和非变动性数字符号角标,如势能EP,宏观总截面Σtot;转置矩阵AT 等。仪器、元件、样品等的型号、代号。生物学中表示拉丁文学名的定名人和亚族以上(含亚族)的拉丁文学名。用作序号的拉丁字母,如:附录A,附录B, 附录C

外文斜体的常用场合。用字母代表的数、一般函数及统计学符号等,如:x y ABC fx) ;概率P ,均数 x 。量符号和量符号中代表量或变动性数字或坐标符号的角标字母,如体积V,雷诺数Re ,能谱角截面砌σΩE ,能量Eii =123),力的x方向分量Fx 。矢量和张量符号用黑斜体。生物学中属以下(含属)的拉丁文学名。化学中表示旋光性、 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如左旋l - , 外消旋d l - ,邻位o - ,对位p - ,顺叠构象sp - ,双键的顺异构Z - ,反式trans - 等。

八、化学元素与核素的符号

化学元素符号均为正体,且首字母大写。核素的核子数(质量数)必须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如14N不宜写成14氮或N14。分子中核素的原子数应标注在核素符号的右下角,如14N 2 。质子数(原子序数)可在左下角注明,如82Pb 。对于离子态,应将离子价数和符号“+”“–”标于右上角,如Mg2+ PO43- ,不应写成Mg+2 PO4 –3 Mg++ PO4――― 。对于电子受激态和核受激态,可用星号“*”表示于右上角,如NO* 110Ag*

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该文章的形成作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的文字记载,内容要实在,语言要诚恳、恰当、简短。致谢文字的字号或字体通常与论文的正文有所区别,并编排在参考文献表之前。

注释

解释题名、作者及某些内容,均可使用注释。能在文章内用括号注释的,尽量不单独列出;不随文列出的注释,标注符号应注在需要注释的词、词组或语句的右上角。标注符号可用加半个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2),或剑号“†”。注释内容应置于该页地脚,并用正线与正文隔开。属于各级立项及基金等资助项目的论文,应在篇首页的地脚注明项目的名称和代号。

参考文献

一、著录原则和方法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在论文的结论(无致谢段时)或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私人通信和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表,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页的地脚。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 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或著者出版年制。

建议采用顺序编码制,其著录要求如下。

1.在引文处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如:“…… ××[1] 、王××[23] 和李×× [46] 对这一现象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7]。

2.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按在文章中引用的顺序排列,一般采用小于论文正文的字号编排。参考文献表中的每条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对相同的项目不得用同上“ibid”等表示。

3.参考文献表中,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字或相应的外文;作者姓名之间不用“”““and”,而用分开;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西文作者的名字部分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

二、连续出版物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缩写后的首字母应大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始或起止页码。示例:

1 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71):18

2 Nadkarni M ANair C K KPandey V Net alCharacterzation of alpha-galactosidase from corynebacterium murisepticum and mechanism of its induction. J Gen App Microbiol199238223234

三、专著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专著中的析出文献应注明起止页码)。示例:

3 霍夫斯塔主编.禽病学:下册.第7版.胡祥壁译.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798799

4 Timoshenko S PTheory of plate and shells2nd ed New YorkMcGraw-Hil119591736

四、论文集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示例:

5 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见: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辑论丛:第2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1~4

6 Dupont B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clated MLC compatible donorInWhite H JSmith Reds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Houston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19744446

五、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示例:

7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1983

六、专利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示例:

8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七、技术标准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示例:

9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GB 6447—86 文摘编写规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5 GB 6447—86 文摘编写规则。

(注:参考《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和有关惯例编印)

ΟΟ年十二月六日

 


下一篇:2010年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2011年第一期科研信息)
版权所有©拉萨师范学院
地址:中国·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圣陶南路88号  |  邮政编码:850007
校办公室:0891-6823591 招生就业办公室:0891-6822775